可可托海:矿坑变身地质公园_旅游

可可托海位于中国的西北角,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的一座小镇。透过飞机舷窗,只见连绵起伏的雪山和苍翠松柏将这片土地包围,蜿蜒的额尔齐斯河穿流而过。以“海”命名的可可托海不是海,哈萨克语译为“绿色的丛林”。它因丰富的稀有矿藏被公认为“天然地质矿物博物馆”。如今的可可托海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实现了从矿区到地质公园的转变。 寻找转型出路 可可托海有着震惊世人的稀有金属矿藏。早在上世纪30年代,牧民们就时常捡到透明漂亮的石子(海蓝和碧玺),克拉通克铜镍矿是地质工作者郭志善在捡蘑菇时捡到黑色矿石偶然发现的。 穿越茫茫雪原,我们来到与可可托海人命运紧密相连的三号矿脉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采掘,三号矿脉从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峦,变成深达250米的巨大矿坑,坑壁上的13条盘山运矿车道呈螺旋状攀升。1999年,三号矿脉因锂资源枯竭正式停采,可可托海进入了“后矿山时代”。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我们终于找到了靠生态修复和旅游转型的出路。”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景区经理谭胜利说。他是一个“矿三代”,他扎根在爷爷、父亲曾经工作的矿区上继续为可可托海服务。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轻松。谈到如何处理可可托海工矿区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