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中共禁演「鬼戲」《李慧娘》編劇冤死(上)
林輝:中共禁演「鬼戲」《李慧娘》編劇冤死(上) 在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有神論,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民間傳說,神鬼故事可以說是比比皆是,「神」、「鬼」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從成立之日起就信奉無神論的中共,在早期為了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從蘇區到延安,對於民間信仰都持包容態度,因為民俗文化與神鬼密切關聯。如在延安時期,中共文人創作的一些改編的秧歌中,就有不少來自鬼故事;魯藝排演的部分京劇也含有神鬼的內容。 1949年中共竊取政權後,開始清除文藝界中的所謂「迷信」因素,但主要限定在電影界,即電影中的所有超自然現象都被審查部門禁止,而在戲曲界,中共最初稍稍手下留情。主要原因是電影是現代藝術,是中共洗腦中國人的重要工具,而戲曲只是人民閒暇時的娛樂活動。這使得在中共篡政後的一段時間裡,戲曲中的神怪故事並未被剔除。 到了1951年5月5日,中共政務院發布《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此後一年多,文化部先後明令禁演劇目26出,其中大多數屬於「鬼戲」。 1953年9月和10月,馬健翎根據秦腔《游西湖》改編的新本在西安和蘭州正式演出,新本刪除了李蕙娘(李慧娘)的「鬼魂」,代之以「裝鬼」,引發普遍批評。 1956年,中共中央文化部召開全國戲曲劇目會議,不少人認為應該允許上演「鬼戲」。《新民晚報》辟專欄討論「鬼戲」問題,先後發表爭論文章30多篇。 1960年初,作家孟超根據傳統崑曲劇目《紅梅記》,創作了崑曲《李慧娘》。《紅梅記》,又名《紅梅花》,是明代萬曆年間劇作家周朝俊創作的,說的是南宋錢塘秀才裴舜卿與李慧娘人鬼相戀以及裴舜卿與盧昭容之間悲歡離合終成眷屬的故事。而《李慧娘》則刪去了裴舜卿與盧昭容之間的故事,重點演繹李慧娘和裴舜卿對奸相賈似道的復仇故事。 故事大意是:一次游湖,賈似道府中的歌姬李慧娘聽到太學生裴舜卿怒斥賈似道禍國殃民的慷慨陳詞,不禁油然產生敬慕之情,失口讚美一聲「美哉少年!」因為這一句讚美被賈似道聽見,她回到府中竟被賈似道殺死,賈還派家將去暗殺裴生。李慧娘死後魂游地府,向明鏡判官申訴冤情。判官同情慧娘遭遇,並告知裴生有難,賜慧娘陰陽寶扇,准其暫回人間,救裴生脫險。之後,李慧娘鬼魂活捉賈似道復仇。 在處理兩人愛情關係時,孟超突出了兩人的愛國精神。這樣的改編的確符合中共的意識形態,不過,孟超無法改變的是李慧娘「做鬼」的事實。在此劇上演後,孟超於1961年至1969年擔任人文社主管戲劇的副總編輯。 康生高讚「做了一件大好事」 廖沫沙為之辯護 根據人民出版社編輯王培元撰寫的《孟超:悲歌一曲李慧娘》一文,在排演《李慧娘》時,與孟超是同鄉、關係不錯的高官康生特別熱心,孟超也多次徵詢康生的意見。對於是否寫「鬼」,康生發話說:「《李慧娘》一定要出鬼魂,不出鬼魂我就不看。」彩排期間,康生還親臨劇場觀看,建議把李慧娘的鬼魂戴的藍穗子改成紅顏色,並親自將疊句「美哉!少年」的後一句改為「壯哉!少年!」 1961年秋,由北方崑劇院排演的《李慧娘》在北京首演後,又到各省巡迴演出,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中共幾大官媒都刊登了正面肯定文章,周恩來也表示讚許,康生親臨觀看後十分滿意,還專門給孟超寫信「祝賀該劇演出成功」,稱讚孟超「這回做了一件大好事」,並指示「北昆今後照此發展,不要再搞什麼現代戲」。康生還請孟超到他的宅邸「盛園」去,設家宴款待孟超,席間又極力讚揚了一番《李慧娘》。 不過,劇目也再度引發是否應上演鬼戲的爭論和對該劇的批評。8月31日,孟超的好友、時任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的廖沫沙(筆名繁星)於《北京晚報》發表《有鬼無害論》,肯定這是「難得看到的一出改編戲」,並說「代表自然力量的鬼神,同時代表一種社會力量」,「如果是個好鬼,能鼓舞人們的鬥志,在戲台上多出現幾次,又有什麼妨害呢?」他的意思是說:《李慧娘》中寫了鬼,但是個好鬼,有鬼無害。他還指出:應當把戲台上的鬼魂李慧娘,看成是「一個至死不屈服的婦女形象」。 1962年,孟超在《文學評論》發表《跋〈李慧娘〉》,敘述了自己的創作經過,並解釋了劇本內容,對支持作品的「友朋」表示感謝,對為劇目辯護的廖沫沙則說:「我固深感其盛意;李慧娘自不會有知,然以情度之,也不能不戴德泉壤」。 不過,很快沒有認清中共面目的孟超就將迎來一場風暴。 批判「有鬼無害」論 引發風暴的根本原因據說是毛在看完《李慧娘》後,雖然也立起身來鼓掌,可是表情嚴肅,只鼓掌了三四下。沒過幾天,江青就找了中宣部、文化部四位正副部長談話,說《李慧娘》有政治問題,有鬼魂形象,要批判。康生知道了,立即轉變態度,支持江青。 1963年3月16日,中共文化部以黨組名義向中宣部及中共中央寫了《關於停演「鬼戲」的請示報告》,報告在批評有鬼魂形象的戲演出漸增的問題時,突出的批評說:「更為嚴重的是新編的劇本(如《李慧娘》)亦大肆渲染鬼魂,而評論界又大加讚美,並且提出『有鬼無害論』,來為演出『鬼戲』辯護」。 3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轉了這個報告。中共中央的批轉意見認為,「鬼戲」屬於「在群眾中散播封建迷信思想」。《李慧娘》這出戲,從此被打入冷宮。曾經廣受歡迎的《李慧娘》,一夕間就這樣又變成了「借古喻今」、「借古諷今」、「影射黨中央」以及「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鬼戲」、壞戲,受到了猛烈的上綱上線的政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