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人大开幕 经济增速目标维持5%,学者: 挑战严峻

中国第14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星期三(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做政府工作报告,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维持在5%左右,和去年相同。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国内经济疲软和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压力加剧的背景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恐怕十分困难。 李强: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强调“稳中求进” TEXT: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承认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但在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报告指出,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达到134.9万亿元人民币,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李强指出,今年中国政府主要经济目标包括:将维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控制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要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报告进一步指出,如今中国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也加剧国际市场风险。 香港媒体《香港01》在星期三发表的文章分析认为,报告虽未直接点名,但显然是在暗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政坛,对全球局势,尤其是美中关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国内,中国经济也面临“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但报告中也强调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显著的制度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 学者:关税冲击下,实现经济增长目标5%难度大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Lynn Song)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邮中表示,外部需求是去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不仅促进出口,也带动制造业活动。 但她警告,今年的美中关税战可能导致外需减弱,而李强在报告中提到的民众情绪低落也将影响内需,因此今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将更具挑战性。 位于台北的淡江大学产业经济与经济学系合聘教授蔡明芳则认为,经济成长5%只是口头宣示,实际上根本没办法达到。 他表示,现在中国遇到的国际情势艰难,美国对中国连续加征10%的关税,势必冲击中国的出口,那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会随之受挫。 他又举例说,去年两会一样将经济成长目标订在5%,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目标订在3%,然而去年中国全年CPI增长只有0.2%;当整个国家的实际需求只有原先预设的6.7%,却并未解释如何达成5%的经济增长。 蔡明芳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去年那种通缩的情况,(经济成长率)根本不可能会到5%。去年假设你的预估是合理,那今年你不是把消费者物价指数从3%变成只有2%吗?有关联的数字之间彼此是兜不起来,消费没有办法达到那么高,那为什么你的经济成长率还是不变可以到5%?” 政府政策重点转向“扩大内需” 在李强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排序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位列首位,凸显内需已成为政府的主要关注点。 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指出,去年类似的“扩大内需”目标仅排在第三位,可以窥见政府工作任务的转变,扩大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报告中提到的“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亦有助于中国政府达成扩大内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