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經濟.拆局|Coldplay響頭炮 「吸客」之後如何「留客」?
英國著名樂隊Coldplay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辦4場演唱會,吸引約20萬名本地和海外、內地樂迷進場,不少觀眾欣賞演出後大讚滿意。Coldplay演唱會是啟德主場館3月開幕以來首個演唱會,演出取得成功,證明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項目,不但可推動本港的體育發展,同時可帶動娛樂、演出及旅遊業等產業發展。啟德體育園在未來數月還將舉辦多場大型演唱會,但音樂盛事的意義不僅在於短期經濟效益,更應考慮香港應如何將短期人流轉化為長期的旅遊效益,下一步將是如何加強旅遊產業的聯動,將演唱會帶來的人潮輻射至全港。 演唱會不單止帶來短暫經濟效益 Coldplay演唱會驗證了啟德體育園作為國際級演出場地的實力。A4聯盟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每晚5萬觀眾入場,估計單是門票收入就達2-3億元,加上周邊消費,估計總經濟效益近10億元。 事實上,演唱會經濟過去亦為香港帶來不少經濟效益,根據政府回應立法會質詢時表示,估計2023年至2024年每年約有350場大型演唱會,即平均每個月便有約15場大型演唱會舉行。粗略估算這些演唱有超過420多萬名觀眾;當中有超過150萬旅客,為香港帶來約37億元消費額,經濟增加值約22億元。 演唱會帶來的經濟效益並非僅限於此。以Taylor Swift去年宣布的大型巡演為例,有經濟學家指出,以Taylor Swift在澳洲的演唱會效益來看,可能堪比一次奧運。澳洲新聞網表示,自從公布巡迴澳洲站後,悉尼與墨爾本的希爾頓飯店訂房分別成長了1129%與9400% 。 演唱會並非僅帶來經濟效益。到場觀看Coldplay演唱會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形容,現場氣氛良好、觀眾十分激動。她感慨「香港返咗嚟」,留意到現場有很多外國遊客,認為演唱會極大地提升了香港的國際形象。 江玉歡建議,政府應該更積極與國際巨星接洽,最好能做到每季都有巨星來港演出,令香港慢慢營造文化氛圍,並將效益擴展到其他產業。她指出,營造氛圍並非文體旅局局長一個人的責任,但港府首要任務是吸引巨星來港,有巨星坐鎮,相關產業自然知道如何把握商機。 「搶巨星」的討論去年初已曾炒熱。當時輿論曾質疑香港搞盛事為何未見大型演唱會,時任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回應稱「世界級嘅(歌星)我連佢電話都未必搵到」,惹來非議。相比之下,新加坡獨家包下Taylor Swift東南亞的演唱會,時任泰國首相賽塔事前爆料指,新加坡政府提供200萬至300萬美元補助,取得演唱會在東南亞的獨家主辦權。可見香港若被動等待,巨星都只會被鄰近地區「搶走」。 內地年輕人週末「特種兵」出國旅遊成風潮。 如何讓旅客「留港」?高端消費與多元體驗成關鍵 演唱會經濟如何輻射到其他旅遊產業?Coldplay演唱會自然帶動附近酒店入住率,但亦有內地旅客直言房價太貴,故選擇深圳過夜。香港如何才能「吸到客」又「留到客」?楊永杰指出,關鍵是要做好配套服務;如果缺乏完善的旅遊配套,觀眾看完演唱會就離開,並非社會所期望,需要想方設法讓旅客多留港才能真正發揮演唱會經濟的效益。 江玉歡同樣表示香港旅遊配套需要提升,政府吸引旅客時要注意平衡,既要有大眾化的打卡點,也要有能吸引高端消費者的配套。她表示,香港應歡迎不同類型的消費者,但亦要留意或許有高端消費群「無處消費」。她認為,如果有更多六星級度假村,高端消費者可選擇入住;如果有更好的景點,旅客自然會停留更久。不過,她亦強調香港條件不差,有人說新加坡太過完美整齊,香港反而有種「凌亂美」,應該保持自身特色。 楊永杰到啟德體育園附近,宣揚潑水節活動,望藉此帶動周邊旅遊。(楊永杰Facebook) 香港在發展演唱會經濟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其中包括香港國際航班密集,連內地大城市都難以比擬。楊永杰指,香港的交通便利令很多國際歌手都願意來港演出,不過同樣認為香港要爭取更多巨星來港,更形容知名歌手的演唱會如同引進了大型企業,一場演唱會就能帶來約10億元的經濟效益,如10場至20場就等同創造幾百億的經濟效益。他建議推出「演唱會+套票」模式,例如提供來回高鐵票有演唱會優先購票權,確保旅客至少停留數天。 香港有不少綠色旅遊地點。(資料圖片/許朝睴攝) 香港旅遊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