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华未能取得任何突破,美中关系从急剧下滑走向稳步恶化

尽管在重大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但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4月26日)在相对温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对中国的三天访问,这是自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以及去年初美国击落中国间谍气球以来,彼此关系趋于稳定的最新迹象。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也突出地显示出,尽管两国关系已经似乎稳定下来,但并非意味着分歧不再扩大和深化。相反,两国关系有走向稳步恶化的趋势。 “很明显,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康奈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艾伦·卡尔森(Allen Carlson)说。 从台湾、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到美国科技管制、贸易争端及乌俄战争,美中两国目前正面临一系列重大分歧,而且似乎有越来越扩大之势,布林肯在这次近一年来的第二次访问也没有带啦任何明显突破。 中国外交部星期五(4月26日)说,双方在布林肯访问期间达成了五点共识,除了加强沟通、努力稳定发展关系等原则性的重申立场外,具体成果仅包括了确定举行人工智能对话首次会议,以及下个月举办旅游高层对话等。 中国调门趋于缓和 在星期五的会晤中,习近平仍如去年六月布林肯首次访华时一样,威坐在中央,两旁是两国外交高级官员,但其所发出的信息似已相对温和。 “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习近平说,双方应该“以和为贵、以稳为重”。 布林肯此行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会面,双方都形容此次会面“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上次布林肯中国之行正逢美国击落中国可疑的间谍气球之后不久,王毅当时曾抨击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根源在于美方,“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 此后不久在雅加达的另一次会晤中,王毅继续要求说,美方不得“肆意”干涉中国内政,取消对华非法“无理”制裁,要美国“深刻反思”。 《纽约时报》当时曾报道说,王毅在钓鱼台国宾馆长达三小时的会议上言辞激烈,直接将紧张局势归咎于华盛顿。习近平本人也向布林肯暗示了中国的不满,他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始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 在本星期的布林肯中国之行中,中方虽也提出了以往会晤中常常涉及的台湾、经济制裁等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但调门似已明显趋于缓和。在中国官方对习近平和王毅的报道中,已看不到诸如“肆意”、“严正”等立场强硬的语言,取而代之是称两国关系已呈现出“企稳”之势,希望双方能“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不要“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辙”。 《纽约时报》星期五说,中国官员上周五表现出比布林肯上次访问时更为温和的态度,显示了近几个月来两国关系已经稳定的迹象。 从急剧下滑到稳步恶化 然而,在这似乎“企稳”和缓和的气氛的另一面,是两国核心分歧越来越大、深层关系更趋恶化。在关系并非暴跌的同时,美国正在加大反制中国的力度。 就在布林肯访华前夕,美国国会通过包括对台湾的援助法案等多个涉华法案,而《华尔街日报》最近引述知情人士称,美国正在拟定制裁草案,威胁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其力度堪称前所未有。 美国上星期还表示,可能推出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国钢铁、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进口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