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真相】被「主子」拋棄的傳媒大佬于品海

【人物真相】被「主子」拋棄的傳媒大佬于品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20日訊】曾經名震香港的南海控股主席于品海破產了,震驚港人。要知道于品海在中國的關係網可謂手眼通天,他在香港為中共搖旗吶喊也是公開的祕密。而今在他的公司需要輸血的時期,竟被「自家人」中資夥伴放血破產。 3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向于品海頒下破產令。破產申請者為建設銀行旗下的建銀國際海外有限公司。 于品海一方律師在當天申請押後聆訊呈交新證供,證明于品海的南海控股股份價值足以抵償所涉債務4.16億港元,但被建銀一方和香港暫委法官拒絕。 于品海原本持有南海控股59.25%股權,持股方式是透過大地控股控制5家子公司,而這些子公司持有的南海股份早年有不少被拿出去抵押融資。其中4家子公司占總股本45.82%的股權在2023年5月已經被建銀國際的委託人接管。同時,建銀國際在南海的權益已增至50.85%。 另外一家子公司Staverley Assets顯示已有4.65%南海控股的權益「轉移」到了中信資本。于品海前妻龔愛明及兒子于本熙共同持有約9.41%的南海抵押股權,也在早前「轉移」到了中信資本。 到此,南海控股的股權基本都被中共國家隊大銀行轉走。 南海控股公司有濃厚中資色彩,大股東包括中國中信集團,以及由中共國務院控制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僅從股東陣容就可見于品海與中共高層的關係非同一般。那麼,他怎麼走到了現在這步田地的呢? 收購《明報》後聞名香港 于品海1958年出生於香港的一個平民家庭。在香港念完中學後去了日本,以教英語、中文和做餐廳服務為生。之後又去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讀電視新聞。因學費不足,1977年前後輾轉至加拿大,攻讀政治經濟學。19歲,他創辦了手抄中文報。回港後,他曾在港媒任編輯及專欄作家。 于品海善於在資本市場連環收購,身價成幾何倍數膨脹。1988年,他幾乎零資本收購了當時菲律賓最大的酒店上市公司——馬尼拉的希爾頓酒店,再收購了香港的南海發展,並成為南海發展的大股東及董事會主席。1991年,南海控股的前身在港交所上市。 真正令于品海聞名全香港的,是他對《明報》的收購。 1992年,金庸準備轉手自己畢生心血的《明報》股權。有包括默多克新聞集團在內的十多家財團與金庸洽談收購事宜,而最後花落33歲的于品海頭上,在香港轟動一時。 于品海被金庸視為可造之才,並且金庸覺得于品海眉宇間有幾分神似他在美國自殺的大兒子,於是有意低價出售《明報》給了于品海。 《明報》當時在香港是一流大報,于品海接手後,當選為香港報業公會主席,他試圖建立龐大的傳媒帝國。 他不僅在加拿大擴版《明報》, 還收購了美國時代華納的《亞洲週刊》,並自己創辦了香港第一份使用電腦排版的報紙《現代日報》。 1994年,于品海成立了香港第一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公司。同時,他還創辦了傳訊電視,第一個在全球推出了24小時華語頻道,並在多個主要國家設有記者站。 1997年2月19日,他親自主導鄧小平逝世的全球獨家報導。